下午一點半,在醫師休息室滑手機放空的我,聽到門外傳來聲嘶力竭的哭喊聲。
「我不要看牙齒我不要~」
休息室的門被推開一個縫。擔任櫃台人員的小君探頭進來:「沈醫師,有一個病人剛報到,已經在哭了。」
穿上醫師服走進診間,我快速地瞄過小君遞上來的病歷。
就診原因欄位上,不意外地寫著「害怕看牙醫」。令人意外的是病人的年紀已經十歲了。
男孩是由爸爸和媽媽合力拖進診間的。
「我不要看牙齒,我不要打針。」男孩的哭聲轉為啜泣聲,夾雜著擤鼻涕的聲音,苦苦哀求著。
男孩的蛀牙需要抽神經。爸媽帶他去診所,醫師要打針,他死命閉緊嘴巴。所以家長帶他來大醫院。
「只是打個針而已,你好好配合。」媽媽試著好言相勸,但男孩仍搖著頭,雙手摀著嘴巴。
「你今天不配合,回家你牙齒痛,我們不管你,痛死算了。」爸爸一手插腰,一手指著男孩開罵。
「我不要打針」男孩仍然摀住嘴巴。
媽媽試圖抓住男孩的手,男孩死命地掙脫,還撇過頭去。
被甩開手後,媽媽的怒氣也整個爆發了,一個巴掌打在男孩臉上。
我好奇地詢問男孩過去的狀況。原來他從小就不配合看牙醫,小時候都是爸媽合力抓著讓醫師做治療,越大越反抗。這次是因為牙痛到晚上沒辦法睡覺,家長才帶他來。
心靈的傷 身體會記住
除了兒童,許多成年人也極度恐懼看牙醫。研究指出,不良的看診經驗和牙科恐懼有強烈的關聯。這些經驗可能是某次治療伴隨的疼痛,或是像故事裡的男孩,小時候曾經被強迫治療。
為什麼要約束?通常是因為孩子牙齒痛,又年紀小,沒辦法配合。長大成年後,記憶可能淡忘了,但是心靈曾經受的傷,身體會記住。可能一走進牙科診所,就會覺得胸悶、心悸、坐立難安,甚至想要逃跑。研究指出,牙科恐懼導致許多成年人逃避必要的治療而一口爛牙。
《心靈的傷 身體會記住》這本創傷領域的經典,指出童年創傷會對大腦發展造成長久負面影響,甚至會影響感覺、思考和自我調控能力。有些孩子一走進診間就哭喊「我不要看牙齒」,即使只是基本檢查,也會拼命抗拒或是畏縮發抖。追究原因,就是之前有被綁起來治療過。
既然強迫治療有長久負面的影響,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嗎?有的,舒眠麻醉、全身麻醉可以讓兒童在類似睡眠的狀態下完成治療。但是各地的醫療資源不盡相同,家長的接受度也不同,還要考量兒童的年齡和健康狀況,這是另一個議題了。
與其談治療,還是好好預防吧
牙痛了才找醫師都太慢了。經驗再老的牙醫師,也沒辦法讓兩歲的寶寶乖乖坐好配合抽神經。與其煩惱該如何治療,還是好好從小預防吧。從長第一顆牙齒的小嬰兒,就要開始刷牙和定期看牙醫。早一點預防,少一點眼淚。
相關文獻
2.Psychological trauma exposure and trauma symptom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levels of dental anxiety
3.Dental fear and avoidance: causes, symptoms, and consequences
4.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Dental Experiences and Dental Fear among Dental, Psychology and Mathematics Undergraduates in Brazil
(本文章更新於2020.11.26 )